集团动态

Group news

【大咖说酒 】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珍酒不做“二茅台”,不惧与任何酱香酒PK

2014-09-11

 

 

  9月9日,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携集团旗下品牌珍酒参展。期间,他向记者透露了关于珍酒的发展规划。

  Q&A


  记者:华泽集团有十多家酒企,二十多个品牌,那么珍酒在整个战略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您对于珍酒未来的长远规划是怎么考虑的?


  吴向东:全国大概有七八种香型,酱香型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董香型、芝麻香型。我们集团除了清香以外,其他香型都有。珍酒是我们集团唯一的酱香型白酒。并且,珍酒有许多故事,有良好的质量,可以说与任何一个酱香酒PK都不怕。珍酒的质量我们心里有数,明年我们预备做4500吨。酱酒做4500吨是一个大数字,茅台一直到2000年才做到4000吨,在80年代末才只有1000吨。因为茅台是整个酱香型白酒的老大,酱香型白酒每年都在增长,消费群体在增多,有很多人原来喝其他香型的酒,现在转喝酱香了。所以我们对于珍酒的定位是:珍酒是一匹黑马。我们要求它每年都要有不少于50%的增长——这个增长既是利润的增长,也是产量的增长。


  记者:珍酒肯定不会局限于在贵州做一个区域性品牌,必然要往全国性品牌发展,这方面长远来看,有没有规划?


  吴向东:我们首先要拿下贵州。拿下贵州面临着跟习酒、郎酒、金沙三个品牌的PK。另外,贵州省外我们主要关注两个地方。一个是广东,广东酱酒市场增长很快。另一个是河南,原来的赖茅培养了很大的酱酒市场,但是现在赖茅乱了,我们希望把这个市场做起来。我们现在不打算做全国市场,虽然我们有全国网络——因为珍酒的知名度主要就在贵州和中南海,其他地方都不知道。


  记者:我们一直都说珍酒是易地茅台,但毕竟不是茅台,那么珍酒将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文化?


  吴向东:我们通过五年研究,最近会出一个名为《遵义小气候》的关于酿酒的科学报告。“遵义小气候”全国的气象学者都知道,在全世界都很神奇。遵义的六、七、八月几乎每天晚上都下点雨,白天不下雨,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谜。这样一来,它的气温比重庆低十度,跟贵阳差不多,但是贵阳海拔高,遵义海拔800米,贵阳海拔1200多米。湿度环境下最适合酿酒,因为遵义每天下一场雨,所以我们的酒肯定要做的跟茅台不一样。

  季克良老爷子说过一句话,“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这句话是千真万确。茅台有茅台的标准,我们有酱香的标准,我们达到标准就可以了。只要消费者认可,只要我们的理化指标符合优质酱酒的标准,那么我们就会更突出,更细腻,更绵甜,更适应消费者的口感喜好。我不担心质量,珍酒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追着茅台做很难的,我们是珍酒而不是茅台。以后珍酒也会是优质酱香酒的代名词。

 

  酿酒讲究产区,我们将和董酒一起打造“遵义小产区”。我们的学术报告大约一年后就会出来,它是科学的,是可以发表到世界学术杂志上的,所有的说法都经得起检验,对微生物、水、空气等各方面的论述都是科学的。这个学术报告也是业内首创。我们要脱离茅台镇的阴影,不能老是觉得我跟茅台有关系。我们是亲戚关系,但是我们不是茅台,我们也不在茅台镇。政府曾经给很大优惠让我们迁回茅台镇,我们没有回去。


  记者:为什么呢?


  吴向东:因为珍酒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出名的。而且,“遵义小气候酿酒区”比茅台镇的酿酒生态还要好。


  记者:每次在贵州酒博会见到华泽集团的酒基本都是珍酒,华泽旗下其他很多品牌都没有看到,这是为什么?


  吴向东:因为贵州人比较爱自己的酒。省外的酒如五粮液在这里每年的销售额也就几千万,泸州老窖占的份额也很少,郎酒也在下滑。再者来说,酒博会毕竟才办4年,不像波尔多那样办了上百年,已经形成了世界的博览会。如果哪一天全国的品牌都到这里来参展,那么贵州酒博会就是世界级的了,那时就不仅仅是贵州的消费者了,全国的消费者、采购商都会来。贵州酒博会是很好的一个从产区概念慢慢走向世界博览会概念的盛会,但是这需要有文化、要有历史,不能是办几年就办得起来。听说明年政府不打算举办了,我觉得不好。酒博会要市场化,市场不是一下子建立起来的,说白了,如果有市场了就不需要酒博会了,没有几十年的影响,酒博会是建不起来的,所以政府应该还要坚持举办酒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