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连上四次央视,魅力湘西究竟有何魅力?
2024-05-16
张家界是一幅画,画出了山水最美丽的容颜;《魅力湘西》是一本书,收容了湘西千年文化的灵魂!走进《魅力湘西》,源于一种猎奇,忠于对民族文化的皈依。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张家界《魅力湘西》很荣幸地连续四次登上央视新闻报道,那么《魅力湘西》这台民俗大戏究竟有何魅力?
本土民族风
有人说:魅力湘西是湘西文化的缩影,集湘西人文精粹于一戏,此言确实不虚。在创作之初,我们曾集结了一大批知名艺术家、文化学者,深入到大湘西的原始村寨进行实地考察,特别针对湘西少数民族的古朴民风、特有习俗、“非遗”歌舞等进行素材收集、整理和提炼。
经过对湘西各民族艺术的认真审视,这台以弘扬与传承湘西土、苗、白、侗、瑶五大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歌舞史诗《魅力湘西》才得以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为序幕演出的《火鼓》,是我们精心呈现给八方来客的第一道文化盛宴。熊熊燃烧的烈焰,震天撼地的鼓声,展现的便是苗族丰厚的文化底蕴。穿越时空的帷幕,聆听雄浑铿锵的吟唱,透过奔腾跳跃的火光,置身于《魅力湘西》的隐秘天地中。
我们静静地走过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翠翠》,感受寄情于山水之中那灵动纯净的爱恋;当月亮升起,瑶族小伙大胆追爱,用《爬楼》的方式追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一首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让我们明白何为一生相守,何为忠贞不渝;作为“原始戏剧活化石”的《狂野茅古斯》将我们穿越带回远古时期,共同感受土家先民对大自然、对生殖的崇拜和信仰;原来猎奇害怕的湘西赶尸,赶得不是神秘,更不是恐惧,而是湘西人忠勇爱国、恋土爱家的民族精神。“你所担心害怕的鬼,却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人”是对《湘西赶尸》最好地诠释;农历七月初九是土家人的“女儿会”,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少男少女《情定女儿会》,以歌为媒,以情为凭,从暗生情愫到双向奔赴;诙谐风趣的《悲喜哭嫁歌》用明哭暗喜,哭中带唱,唱中带哭的方式诉说养育情,诉说离别愁。
享受了淋漓的感官刺激后,内心深处似乎有股情感在波动。一群隐匿深山、掌握独门绝技的民间艺人,带着湘西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和民间绝技不断走向深远......
秀出国际范
2014年走进意大利
2015年亮相捷克
2016年感动伊拉克
2017年温暖俄罗斯
2018年放彩尼泊尔
连续五年受国家文化部邀请,赴国外参加‘欢乐春节’进行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走进意大利,誉满马耳他;2015年亮相捷克,惊艳保加利亚;2016年感动伊拉克,闪耀约旦;2017年温暖俄罗斯,震撼乌克兰;2018年放彩尼泊尔。我们怀揣着民族文化自信,坚守着文化传承的使命,用行动告诉所有的好朋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节目《悲喜哭嫁歌》现场“试苗装选新郎”环节中,多国友人积极热情地上台互动,文化碰撞之间逗地台下观众忍俊不禁,也将土家婚俗气氛推到极致。从悠扬婉转的桑植民歌,到激情欢快的土家舞蹈;从传统经典的原始戏剧,到惊险刺激的高空杂技,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浓郁的湘西风情,让外国友人陶醉其中。
湘西文化正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向海内外嘉宾展现其民族传统文化风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初,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夫妇一行莅临魅力湘西现场,观演民俗大戏,还参与了湘西变装体验民族服饰的活动。
他们穿上华丽的盛装,与魅力湘西演员一同开心跳起了土家摆手舞,欣赏了苗鼓迎宾、敬酒舞等,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了来自湘西少数民族的热情。这场湘西之旅,既是一次独特的民族艺术体验,又是对魅力湘西国际范的一次全新解读。
走心接地气
创办24年,接待2000万观众,3200个座位,场均超过17次掌声,至少落泪2次,尖叫4次......
这是一台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三岁小孩都能在节目中看出乐子的大戏,究其根本,因为我们扎根本土“接地气”。伴随着舞台科技、大众审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演艺开始“整狠活”,大量采用高新科技的声光电技术来营造多元视觉的舞台效果,大视效、大场面逐渐成为了演艺标配。而《魅力湘西》则始终热衷于呈现“表演风格民间化”的舞台,演员在表演风格上讲究“有血有肉有温度”,贴近民间,贴近生活。拒绝程式化的编排及表演,在确保呈现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少用冷冰冰的舞台科技植入,并希望以最朴素的民族情感,以最真实的血肉身躯来表达湘西人的精神特质,因为我们始终坚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是机器无法比拟的。
魅力湘西,虚席以待。华美乐章,为您倾情演绎!